1. 測試速度
- 依據線的材質:若為普通天然材質縫合線,如絲線,測試速度可設置在50 - 100mm/min。因為天然材質相對韌性較好,速度適中能準確反映其斷裂特性。而對于化學合成材質,像聚酯線等,速度可稍快,設為100 - 150mm/min。合成材質強度較高,較快速度能縮短測試時間且不影響結果準確性。
- 考慮線的粗細:較細的縫合線,測試速度宜慢,約50mm/min,防止速度過快使線瞬間斷裂,無法精確捕捉斷裂強力。較粗的線則可適當提高速度到100 - 150mm/min。
2. 夾具選擇與設置
- 選擇合適夾具:根據縫合線直徑,挑選孔徑適配的夾具。確保夾具能牢固夾住線,又不會過度擠壓損傷線體。
- 調整夾具間距:一般設置為50 - 100mm。間距過小,線受力集中,可能在夾具附近提前斷裂,不能反映線整體的強力;間距過大,線在拉伸過程中易出現晃動,影響測試精度。
3. 預加張力
- 參考標準:按照相關行業標準或產品說明,設定預加張力。若無明確規定,對于常規縫合線,預加張力可設為0.5 - 2cN/tex。
- 張力作用:預加張力能使縫合線在測試前處于自然伸直狀態,消除卷曲等因素對測試結果的影響,保證測試數據準確。
4. 數據記錄與處理參數
- 采樣頻率:設置較高的采樣頻率,如每秒10 - 50次。高采樣頻率可更密集地采集數據,準確記錄拉伸過程中力的變化,特別是接近斷裂點時的細微變化。
- 結果顯示:選擇顯示斷裂強力值、斷裂伸長率等關鍵數據。同時,可設置自動計算平均值、標準差等統計參數,方便對多次測試結果進行分析評估,確保縫合線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