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準前準備
1. 環境要求:選擇溫度相對穩定,通常在(23 ± 2)℃,濕度在(50 ± 10)%RH 的環境進行校準,避免環境溫濕度大幅波動影響校準結果。
2. 標準器具:準備已知阻水性能標準的測試樣本,其阻水性能參數應準確可靠,且涵蓋測試儀預期測量范圍的多個典型值。同時準備精度合適的量具,如高精度電子天平(精確到 0.001g)用于稱重,以及量具用于測量樣本尺寸。
二、外觀與功能檢查
1. 外觀檢查:仔細查看測試儀各部件是否完好,有無損壞、變形或松動現象。檢查顯示屏是否能正常顯示,按鍵操作是否靈敏。
2. 功能測試:開啟測試儀,按照說明書操作流程進行簡單功能測試,如啟動、停止、數據記錄等功能,確保儀器各項功能正常運行。
三、校準步驟
1. 重量法校準
- 樣本準備:取一定數量不同阻水性能的標準樣本,用電子天平精確稱重并記錄初始重量 \(m_1\)。
- 測試操作:將樣本按測試儀規定方法安裝好,啟動測試,模擬一定時間的阻水測試條件。測試結束后,迅速取出樣本,用濾紙吸干表面水分,再次用電子天平稱重并記錄重量 \(m_2\)。
- 數據計算與對比:根據樣本吸水量計算公式 \(m = m_2 - m_1\) 計算吸水量,將計算得到的吸水量與標準樣本已知的吸水量進行對比。若偏差超出規定范圍,需對測試儀的相關參數進行調整。
2. 尺寸法校準(若測試儀涉及通過樣本尺寸計算阻水相關參數)
- 樣本測量:使用量具精確測量標準樣本的相關尺寸,如厚度、面積等,記錄準確數據。
- 測試與對比:將樣本放入測試儀進行測試,測試儀得出基于尺寸的阻水相關數據。將該數據與根據精確測量尺寸通過理論計算得到的阻水數據進行對比,若有偏差,對測試儀尺寸測量及計算模塊進行校準調整。
四、校準結果記錄與報告
1. 記錄內容:詳細記錄校準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包括標準樣本信息、測試前后樣本重量、測量的尺寸數據、測試儀顯示數據及調整前后的參數等。
2. 報告編制:根據記錄數據編制校準報告,明確說明測試儀是否校準合格。若不合格,需注明不合格項目及建議的維修或進一步校準措施。校準報告應妥善保存,作為儀器性能追溯和下次校準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