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準確性
- 測試數據需精準反映被測對象的實際狀態。例如在性能測試中,關于響應時間的數據,誤差應控制在極小范圍內,如±5% 。若超出該范圍,數據準確性存疑,不可作為有效判定依據。這要求測量工具精度達標,測量方法科學規范,減少人為操作失誤與環境干擾帶來的誤差。
2. 完整性
- 涵蓋被測對象各關鍵維度數據。以軟件功能測試為例,對每個功能模塊的輸入、輸出及邊界情況等相關數據都應完整記錄。缺少某一功能分支的測試數據,或未考慮到極端邊界條件,都會導致數據完整性缺失,無法全面評估被測對象質量。
3. 一致性
- 不同階段或不同測試環節的數據要保持一致。如集成測試與系統測試的數據結果不應出現矛盾。若對同一功能在不同測試階段,得出截然不同的性能指標或功能表現結論,需重新審查測試過程,排查不一致原因,如是否測試環境有差異、測試方法變更等。
4. 可靠性
- 數據應能穩定重現。相同測試條件下多次測試,結果波動應在合理范圍。若數據結果波動過大,如在網絡帶寬固定的情況下,網絡傳輸速率數據忽高忽低且無合理原因,說明數據可靠性差,可能是測試設備不穩定、測試過程受隨機因素嚴重干擾,需解決這些問題后重新獲取可靠數據。
5. 合規性
- 數據要符合相關行業標準與規范。如安全性測試數據要滿足特定安全標準要求,密碼強度測試數據需遵循既定密碼安全規范。不符合合規性的數據,即使其他方面表現良好,也不能通過判定,因為會使被測對象在實際應用中面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