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力測量原理
1. 加載方式:采用特定裝置對注射針施加彎曲力。通常是在一定跨度條件下,模擬實際使用中可能使注射針產生彎曲的情況。例如,將注射針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過可調節的加載機構逐步施加橫向力,使其產生彎曲變形。
2. 力的測量:在加載過程中,利用高精度的力傳感器實時測量所施加的力的大小。力傳感器能將所承受的力轉化為電信號,該電信號經過放大、轉換等處理后,可精確顯示出實際施加在注射針上的彎曲力數值。
3. 變形監測:同時,借助位移傳感器或光學測量系統,對注射針在受力時的彎曲變形量進行監測。通過精確測量注射針彎曲部位相對于初始位置的位移變化,獲取其變形程度的相關數據。
剛性評估原理
1. 理論模型:依據材料力學中的相關理論,如梁的彎曲理論。對于注射針這種近似梁結構的物體,在已知其幾何尺寸(如針管直徑、壁厚、長度等)、材料特性(如彈性模量)以及所施加的彎曲力和測量得到的彎曲變形量的情況下,可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來計算其剛性。
2. 對比判定:將實際測量得到的彎曲力 - 變形數據與預先設定的標準或合格范圍進行對比。若在相同的加載條件和變形量要求下,注射針所承受的彎曲力達到或超過標準值,則表明其剛性符合要求;反之,若彎曲力過小,說明剛性不足,可能在實際使用中容易發生過度彎曲甚至折斷,不符合質量標準。通過這種方式,注射針剛性測試儀能夠對注射針的剛性進行量化評估,為生產企業保證產品質量、醫療機構確保使用安全提供重要依據。